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国国威,曹魏赔款签丧(2 / 10)

余地了。

即派蒋济到齐国去请和,希望刘备先暂时让张郃、徐晃停止进攻。

而刘备也没打算让二将真的打下去,因为战打到这个份儿上,齐国内部的厌战度已经拉的很高了。

他只是想通过这场军事行动,向曹操施压罢了。

毕竟战争已经胜利,两国倘若继续保持敌对状态的话,那军费支出就太高了。

所以见曹操服软,刘备果断叫停。

曹操无奈,只得同意。

表示两国可以在邺城进行和平谈判。

但提了两个要求,

第一,要刘备以齐王身份,直接向汝南前线下令。

在谈判结束之前,让关羽立刻停止攻城,保障城内守军的安全。

当然,这个要求其实也算合情合理。

毕竟都和平谈判了,没道理手下人还要继续火并。

这也主要得益于曹仁的拼命死守,让关羽没能短时间内夺下城池。

不然,曹操连这一个要求都提不出,会更加被动。

第一个条件,刘备欣然接受。

即写一道手谕,发给关羽,命他暂停攻城。

但并不撤去围困之兵,算是给自己留了一个后手。

至于曹操开出的第二个条件,则令刘备有些难以接受。

曹操要求前来谈判的使节团,人数不能超过八百兵。

站在曹操的视角,他当然觉得自己这个要求合情合理。

毕竟邺城是他的治所,你要是带太多人过来,给我一锅端了。

那我岂不是成了砧板上的鱼肉,任人宰割?

而站在刘备视角,他却觉得曹操这个要求颇为无礼。

本来在曹操的首都进行和谈,就是为了彰显齐国荣誉。

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,昭告天下。

震慑周边群雄,让他们知道新的霸主已经产生。

这对齐国未来国际上的行动十分有利。

可只带八百兵过去,如何彰显齐国国力?

如何宣扬齐国国威?

而且八百兵,也无法保障齐国使节团的安全。

以曹操有口皆碑的人品,刘备完全有理由担心他会撕票。

所以果断拒绝了只带八百兵的要求。

表示至少得派三千人。

可如此一来,曹操也不干了。

三千人,这已经是一支可战之兵了。

万一有变,刘备派遣大军过来。

与这支使节团里应外合,那不完犊子了么?

更别说这三千人,肯定是精锐中的精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