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8.驶向80年代,张元林夫妇大力改革工厂,拓展户外活动躲地震(2 / 12)

攒一波声望与品德,毕竟张元林从不干亏本的买卖。

办一次丧事对张元林而言不算什么,可是对当前社会的普通老百姓而言,这依旧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

就算是平均分给大院里的二十多户人家,同样不是一笔可以忽略的数额。

也正因为如此,才会让那么多年长的人把棺材本看的无比重要,才会让很多人因为没有办好父母的丧事而被骂不孝子。

没一会儿的功夫,傻柱把全院都通知到位了。

很快,一帮和一大妈年纪差不多的住户集中到了后院。

除去上班和上学的,也就各家老人闲的没事做。

再说办丧事的规矩肯定是老人知道的多一些,年轻人都不太懂,留下他们也没什么作用。

张元林也混在人群当中没有急着出面,他想先看看易中海他们来了以后会如何处理。

很快,院里的老人们确认了聋老太太安详过世的消息,然后开始讨论后事的安排。

可还没说上几句话,为首的几位老人声音陡然变高,以吃瓜群众的视角来看,好像他们在据理力争着什么。

张元林没有挤到人群的最前方,只是在无人注意的角落仔细听了一会儿,得知情况和自己预想的差不多,没人愿意为聋老太太的丧事买单。

并且易中海,刘海中和阎埠贵三人被推到了风口浪尖,原因是他们曾经当过院内的管事大爷,理应在这个时候站出来组织这件事情。

可失去了院内大爷的身份后,他们三人当场摆烂,毫不避讳的表示自己没这个能力,随便谁来处理,反正他们管不了。

就这样,本来是齐聚于此处理聋老太太后事的,却差点闹的起争执,甚至是要动手。

最后有人说了一嘴,提议聋老太太的丧葬费用由全院各家均分,结果还是被部分人给否决了。

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,在十几二十年前,聋老太太作为大院老祖宗,可是没少替易中海他们三位大爷撑腰,也正因为如此,才能让三位大爷作威作福,把全院管的没人敢作对。

既然如此,分明是三位曾经的大爷们吃尽了聋老太太的红利,那就理应由他们负责大头,其余人顶多是随一份心意,不应该强制要求。

这个提议立马得到了众多大院群众的支持与响应,都觉得很有道理。

到最后,只有易中海三人不认可,他们时隔多日难得的团结在一起,一个个唇枪舌剑,与大院住户们据理力争。

然而现场的吃瓜群众较多,二十多户一家一个都快二十人了,加上易中海他们早就没了以前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