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零四章 秘抒胸臆 士人从贼(4 / 11)

顺明 特别白 9547 字 1个月前

够地军粮,这是孙传庭的得意经历,不过和李孟在山东的手段一比,委实是相形见拙。

“当日老夫还是陕西的巡抚,可即便是在西安府周围屯田,也是牵制多多,西安周围田地都是陕西最肥沃处,不是藩王田庄就是贵官家业,动一动,立刻是吵嚷到朝廷那边,看你这文卷,李总兵办屯田的时候,还不过是个参将,如何就能做这样的大事。”

李孟听着孙传庭的感慨,等到对方询问,心中忍不住高兴,心想这毕竟是对方对胶州营系统的肯定和夸赞,回答也要慎重,也许劝说对方这就是良好的开端,可想了半天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,索性是开口说道篇:

“实际这事倒也不如孙先生想的这么难,那些田地有些是送来,有些是买来,聚拢成片,然后招募流民就是。”

孙传庭听到他说的话,似笑非笑的说道:

“李总兵说的倒是直白,真是如此简单吗?”

李孟嘿嘿的笑了下来,有些话还是说开了好,也不知道眼前这位前巡抚,前总督有没有那种文人的所谓“风骨气节”或说“精神洁癖”,不如把胶州营的所作所为稍微摊开来讲讲,他笑着说道:

“也有不卖的,刀架在脖子上也就卖了……”

说完这句,李孟盯着孙传庭,却看见这位孙先生脸上没有什么愤怒或是厌恶的表情,反倒是很平淡的对待。

当然,当年孙传庭在西安府屯田,也不是双手干干净净。说到这里,李孟对孙传庭的印象变好了许多,这等见惯世情、通透洞明的大人物,对很多事情看的明白。李孟的许多做法他们不光是知道怎么做,而且还很理解。

比如说孙和斗那样的文人就有些书生气过重。而周扬这种,当初心理斗争也是非常的厉害。曾经在酒后和李孟哭诉道“以为自己是纵横之才,心如铁石,看到因为自己地手段而死亡和流离失所的人,还是整夜里无法睡觉,觉得愧疚难安”。

像那才子袁文宏也是这个模样,据山东盐帮监视地回报说,袁文宏曾经和自己的妻子叹道“如今无颜讲圣人大义”

这种心态若是转变过来。自然是对胶州营系统忠心耿耿,若是转不过来,终究是有隐患。

李孟对这种心态极为的讨厌,心想我提供你们温饱,给你们身份地位,每有我李孟。你们现在还是在乡间冻饿等死,怎么这肚子吃饱了,却还记挂着什么大义名份。什么圣人教诲,真是莫名。

所以在胶州营系统之中,军人的地位要比文人高一块,因为官兵都知道谁给他们饱饭吃。他们就给谁卖命。

孙传庭看得明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