庭湖就是荆州,历朝历代,北边来打长沙,一定先打湘阴。
南边去打荆州,也要在拿下湘阴并在这里征募水军,顺流而下打岳阳、九江也一样,也是在湘阴招募并练兵。
至于朝廷平定湘西,要搞定自明末以来与广西狼兵齐名的湘西竿子(竿军),湘阴仍然是征兵重地。
这种独特的地理,造就了独特的文化,即民众相对富庶,却又野蛮好斗,生活能过得下去,却往往喜欢搞一些匹夫一怒的狠事。
当年陈辉祖阻挡莫子布大军,靠的就是北到湘阴,南到湘乡这片的百姓从军。
当然反噬也很强烈,陈辉祖一夕败亡,都没用大虞朝怎么号召,这些湘勇就返回家乡,把当地大户几乎杀了个干干净净,等着喜迎王师。
包括历史上曾国藩办湘军,主力也是这片的人,他们走出湖南之后,在与广西老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,说声作恶多端,也不为过。
这样的人,在他们原本只能混个半饱的时候,可没有多少道德观念,以至于当年毛祥桂这大哥想把弟弟毛祥生排挤出家门,大家都觉得是正常的。
但现在,在大虞朝的新世界中,他们普遍富裕起来了,家家几十上百亩地甚至更多,户户都有耕牛节省劳力,耕种收割有农村合作社带领大家一起统筹安排,不用自己费神去计算天时节气。
甚至最困难,最费劲的给稻谷脱壳,也有了新式的蒸汽碾米机,只要运过去,机器嗡嗡叫,半天就把往日要几天甚至十几天的重体力劳动给解决了。
仓禀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后知荣辱。
湘阴人现在有钱了,甚至出了不少大人物也相对有权了,所以他们对于往日那种混沌而失去道德的行径,开始了普遍的反思。
这种反思,又推进了大虞朝的新理学,以及新科学在三湘大地的广泛传播。
“这都是陛下的恩泽啊,是陛下重拾河山,又纳南洋万万里入我中华,才给咱们这些乡里别人,带来这么多的好处,没有陛下,就没有我们的今天!”
相比起老一辈,在这二十年成长起来的年轻人,就完全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。
他们听着皇帝的重拾河山的故事长大,学校里讲的都是好男儿去四方为国开新疆等等,心气自然很高。
说话的正是毛祥正的儿子,毛祥正看着儿子那张稚气未脱,但又好像要气吞天下的气质,并不觉得儿子朝气蓬勃,反倒觉得这小子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。
那皇帝是好人,朝廷里的官老爷就个个是好人了,指不定要在什么地方等着祸害老百姓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