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气,知道机会与风险并存。
“陛下圣明烛照!臣斗胆直言,此驻英使臣,非同寻常使节。其首要者,非在诗书礼仪,而在通晓实务,坚韧抗造!”
“哦?细细说来。”
“陛下,使臣人选,其一,需能抗风浪,耐远航,身体强健,不畏瘴疠。万里征途,病弱书生难当大任……”
“其二,需通晓商贾之道,英格兰与我大明交好,其根本在于通商互利,使臣需深谙货物往来、关税厘定、商约谈判,能为我大明商民争取实利,若不通商,何以言交?”
“其三,需有应变之才,彼邦风俗迥异,律法不同,遇事需能随机决断,不拘泥于繁文缛节……”
“其四,需略通其言语文字,与彼国掌事者沟通基本之意……”
“其五,也是根本,需对陛下、对大明,忠心不二。”
朱翊钧听得极为专注,手指敲击桌面的节奏也慢了下来,显然被张丁征的分析所吸引。
他缓缓道:“卿之所言,切中要害。然则,如此全才,何处去寻?莫非真要朕在科举中再开个‘实务使臣科’不成?”
张丁征知道火候已到,果断抛出了自己的人选:“陛下,此等人才,不在庙堂之高,而在市井商贾之中!臣斗胆举荐一人!”
“何人?”朱翊钧目光灼灼。
“商号下,有一掌柜,名唤陈平。”
“年方三十,正当壮年!”
“此人出身闽南海商世家,自幼随船出海,风浪如履平地,其精于算学,通晓多国货殖行情,于南洋、西洋商路经营多年,极擅谈判周旋!”
“更难得的是,其人心思机敏,胆大心细,曾数次化解海上纠纷。且因常年与弗朗机人、红毛夷打交道,略通其言语,其人对陛下、对朝廷,忠心耿耿,常言‘商行万里,不忘皇恩’!”
张丁征一口气把这个陈平的优点全说完了。
朱翊钧默念一遍这个名字,而后轻笑一声。
“陈平,是个好名字。”
“三十岁,是个好年龄。”
“通商贾,懂夷务,身体好……听起来,倒是个合适的人选。”
忽然,朱翊钧话锋一转,嘴角似乎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,目光却陡然锐利如刀,直刺张丁征:“张卿,此人既是你商号掌柜,若朕委以驻英大使重任……那这英格兰的大明大使馆,岂不成了你商号的分舵?这国书上的‘互派使臣’,岂非成了替你张家商号铺路的私器?”
这质问来得极其犀利,直指核心利益与动机!
乾清宫内空气瞬间凝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