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0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(2 / 3)

不过途径虽然变广,随机性却仍然很强。

就比如此前从蒲峰山归来,路遇牧童、农夫、小道士三人论道,那时陈叙内心虽有触动,却并未获得什么灵材。

而此番他不过是与徐文远随口说了几句话,却偏偏得到了灵材。

其中区别在哪里?

是在于陈叙开口说话了,还是在于对方诚心诚意有所悟?

又或是二者皆有,但恰好徐文远的道心更坚定些?

说起来,光从表面上看,徐文远可真不像是会悟道的那种人。

可见以貌取人、以形取人、以身份地位取人,都是不对的。

徐文远与陈叙一同走过两条长街,神情渐渐坚定。

他道:“陈兄你所言极是,我是不该妄自菲薄。但我也需明辨自身能力,如今确有许多不足。

明日栖鹤山,我还是不去了。若是前去,我怕我心性动摇。

但我此时心性不够坚定,不代表我几年以后还是如此。

此番回乡,我必埋头苦读,待三年、五年后,我再图乡试之事。

举人不易,即便是再过三五年,甚至是十来年又如何?”

徐文远的语气里渐渐蕴含了一种说不出的力量,他已打定主意,决计不惧消耗时间。

莫说是三、五、十年,便是再考二十年,又有何惧?

他不是陈叙这般少年天才,但他也有他的道路可以走下去。

然后,回到客栈以后,徐文远就见到陈叙一头钻进了客栈后厨。

徐文远:……

徐文远忽然哑口无言,开始怀疑自我。

他到底见到了什么?

是他的眼睛出了问题,还是脑子出了问题?

徐文远浑浑噩噩地走上客栈二楼,见到伍夫子与姚夫子以后,二位夫子问他印信取到没有。

“取、取回来了。”徐文远愣愣回答。

伍正则问:“叙之何在?”

徐文远结结巴巴说:“我、我……我或是瞧错了?陈兄、陈兄好似是在客栈后厨?”

这句话说完,徐文远就见到这位夫子忽地发出一声笑:

“果然,叙之还是惦记那鼎中五味,燮理阴阳呢!这是领取一回印信,又悟到了什么?”

徐文远就有些呆,只觉得夫子说的每一个字他都懂,可是连成句子以后,他却又每一句都听不懂。

直到伍正则提起:“秀才印信既已取到,午后你与叙之再各递一封拜帖去丁知府府邸。

他虽未必见你们,拜帖却还是要递的。三日后未收到回复,我们便启程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