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重要的是正式演出的当日,粉丝有机会在第一排和杜云熹互动,当然这次干成这事没几个,但如果还有下次,有了经验的粉丝们就不会再让摇滚乐迷们那么嚣张了!
所以对于演员粉来说,音乐节是一个更有性价比的追星方式。
演员不像歌手、idol,他们没有大量的演唱会曝光,以往也不是音乐活动的常客,粉丝追线下的机会更少。想要追演员,他们通常只能通过见面会、颁奖红毯、品牌活动的方式。
而这些活动的名额通常握在黄牛手里,一个名额的价格通常不会低于四位数。
但音乐节门票最贵也不可能超过1000,通常在200-500元之间。阵容比较差的音乐节,到开票前门票甚至能跌到100元上下。
“音乐节前两排是一个努力努力就能得到的位置,但演唱会(前排)那就是靠氪金。”这几乎是饭圈女孩的共识。
所以靠打折一百左右的门票,就能解锁与偶像呼吸同一片空气的亲密感。这场“双向奔赴”之外的质疑和不解对粉丝而言似乎就并没有那么重要了。
回不去的音乐节,也不需要回去无论在乐迷或粉丝心中的意义是什么,回归本身,音乐节始终是一门生意。
因此,当乐迷哀叹“再难有那样纯粹的音乐节了”的时候,他们心里也清楚以前的模式就是走不通了。
他们一边怀念以往音乐节“开火车”,摇头的氛围,一面也承认,如果没有赵露思,单靠乐队和民谣歌手,票不会这么好卖。
就算在原地球,独立音乐圈子里,既有大众号召力,能够承担起音乐节所需要的成本的艺人少之又少。
像老健、钧哥,他们的确能代表音乐,但他们带来不了让大家都满意的票房。
摇滚范的音乐节好卖票的越来越难凑,有风格的小众乐队都凑起来但又不好卖票,导致现在市面上就是那些“刷脸熟”的乐队。
万青、二手、新裤子、痛仰、朴树等在带票房能力上是头部,随后是一批《乐夏》出来的乐队,而在节目停办之后,有号召力的新乐队就没再出现了。
边浪看过智库统计,原地球华夏2022年音乐节数量为560场,2023年骤降至380场,音乐节市场的降温趋势明显。
像是3-5月的音乐节中万青与夏日入侵企划出场9次,内容同质化导致音乐节难形成差异化,因而寻求新的能“带票”的艺人是求生的本能。
音乐节的票越来越贵,也越来越难卖圈里人的共识。
18年的时候一百两百就能看到阵容非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