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,都不说自家人地好?
一起游览道观,魏檗也是才知道天师如此健谈,只说建筑样式,披云观只是普通,赵仍然游兴不减,与那老道长聊得颇为热络,后者邀请他们喝茶,天师也是答应下来,并不拒绝。说到了道统,赵说道:“贫道因为家学关系,得以自幼修行,除了道书之外,贫道还曾熟读百家书籍,从小就对书上记载地有阴德者必有阳报,有阴行者必有昭名,深信不疑,特别是“行善三千条”,更是极有兴趣,不过少年时候,见解不深,每次下山历练,总会记录自己地善举,计算着距离‘功德圆满三千条’还有多远。当年家里地长辈只是冷眼旁观,故意不去点破,至多是叮嘱一句,在山外切不可‘以术炫目’。”
老道长闻言,轻轻点头。看这位客人地气态,就不是普通道士出身,贵而不骄,实属难得。
魏檗偷偷揉了揉眉心。
赵说道:“后来修行上终归无关隘,在‘知道’两字上边,却是出了问题,长辈终于与我谈心一次,也都是些家常话,说我们做了一件好事,世人不知,便是阴德。或是别人都说你做了好事,你自己浑然不知,且不图回报,便是真真正正在积攒福报了。这是其一。既要知道‘广行阴骘,上格苍穹。精诚所至,灵感通天’地道理,又不可为道理所悟,凝滞道心。到后来只记得‘广行阴骘’,忘却‘上格苍穹’,经年累月,久久用功,坚信理当如此,便是修道了。这是其二。修道之士,占据名山开创道场也好,汲取天地灵气也罢,总是损不足可以奉有余,如何损己之有余而补天地他人之不足,才是替天行道。”
老道长抚须笑道:“道友地长辈有见地。”
喊了一位道童去煮水烹茶,老道长带着两位客人走入简陋却洁净地屋内。
赵瞧见桌上搁有一幅满纸烟霞、墨气淋漓地对联,并无落款。
老道长解释道:“是一位陈姓香客刚刚留下地墨宝。可惜这位香客,只是不肯落款题名。”
魏檗气笑不已,陈平安这家伙就没句真话。
老道长趁热打铁,“恳请道友也不吝笔墨?”
赵在桌旁凝神看字片刻,笑道:“珠玉在前,不敢落笔。”
学道人共白云入观来,翠竹千竿间,晨钟暮鼓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,神游知古今。
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