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也却有些不能接受。
他们承认那个年代粉丝确实狂热,但质疑影片是否在消费逝者情怀:“哥哥和梅姑的离世是无数人的痛,用这个当打架理由,算不算‘情怀绑架’?”
甚至认为是不是有在借着已经离世的哥哥和梅姑来牟利?
不过,像周小斌和白越倒是看的津津有味。
事实上,这部电影其实已经有些超出他们的预期了。
虽然的确一个个角色美的不像话,甚至给人感觉有些失真。
但是的确画面和镜头都非常漂亮。
而且难得的是剧情方面,本土化的改编做的很不错。
其实翻拍电影,本土化改编,最大的问题在于,如何合理的融入本土的环境,本土的历史背景。
这方面,这个版本的电影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!
比如那一段打架的剧情后紧跟一段独白:“那时候我们不懂什么叫‘理智’,只知道心里最干净的地方被人踩了一脚。”
而姐妹淘的分崩离析的本土化改编,同样的和原版的有很大的差别。
原版里面,姐妹淘是因为有人被毁容,引发“大事件”!
但是说实话,这个剧情本土化改编根本不合适。
因为根本不需要。
在这里的处理上,陈默淡化了这一点。
原因其实很简单,因为,根本不需要啊!
毕业了,本就到了分别的时候。
有人出国了,有人高考落榜,有人因为家庭原因早早被迫逃离出去打工
其实根本没有必要搞那么多事情!
当然了,这样的设定,肯定会牺牲剧情的冲突感和决裂感。
但是改编电影本就没办法做到完美,毕竟,时代和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!
不过,不管怎么样,这部电影,注定了,口碑绝对会呈现两极分化!
这也是陈默在这之前就想到的。
电影首映礼结束了。
陈默带着主创成员接受媒体采访。
第一个媒体记者就问到了:“哥哥和梅姑的离世是无数人的痛,用这个当打架理由,算不算‘情怀绑架’?”
陈默对于这个问题也有过预料。
他淡淡地道: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,在我个人看来,电影并非“利用逝者”,而是还原时代情绪——那个年代,偶像离世对粉丝的冲击不亚于亲人去世,打架是一种情感宣泄。”
“而这其实是我个人的亲身经历,同时这不是在利用逝者,而是在致敬他们!因为他们虽然离开了,但是却永远活在每个粉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