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败坏到无可救药的地步。可随着时间来到七月,接下来的形势发展,却令所有人始料未及。
首先是豫州方面,战况差强人意,算是初步扼制住了叛军的攻势。
刘乔抵达许昌后,火速领一万步骑进驻汝南,成功于淮水北岸阻拦绛缨军。由于黄林本人没有经验,数次尝试强渡淮水,皆为刘乔半渡而击,致使他损失惨重。黄林只能被迫放弃北上许昌的计划,转而向东进攻弋阳郡,但在弋阳太守梁桓的固守下,绛缨军进展缓慢。
可南阳的战事就太令人失望了。
一开始一切还算正常,荆州刺史刘弘抢在李辰之前入驻宛城,于此地屯兵固守,等待援军。等到赵骧率部抵达,宛城的守军已经多达五万人,兵力与李辰部相近,占据地利,且装备甲仗胜之,理论上看,晋军是有更大优势的一方。
谁知赵骧抵达后,轻视复汉军,认为对方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。他又受成都王密令,欲在平叛中率先立功。于是不与刘弘商议,竟私自出兵,独自与复汉军合战。
李辰见他骄横轻敌,便佯装不敌,主动率部后撤,实则在半道的枣林中设下埋伏。赵骧果然中计,他领着五千轻骑冲入包围网,结果可想而知。轻骑几乎全军覆没,后续的步军为败军裹挟,也直接溃败。赵骧本人则身中七箭,重伤昏迷,幸得从骑死命相救,方才逃出生天。
可这就连累了刘弘,他此时正令陶侃率八千人为先锋,打通南阳到襄阳的通路,设法联络新野王司马歆。留守宛城的驻军仅有万人,且根本不知道赵骧战败的消息。结果李辰乘胜追击,围攻宛城,打了刘弘一个措不及防,负责外围城防的羊尹当场战死,其余各部也随之溃败。刘弘不得不丢下宛城,率残部退回河南梁县,重新整顿军队。
复汉军至此全据南阳郡。击败了刘弘之后,李辰稍作休整,随即自宛城南下,正式向襄阳进军。
而此时的襄阳城内,司马歆也不知刘弘与赵骧败退的消息。事实上,他还在因陶侃援军的到来而欣喜若狂。在得知复汉军南下的消息时,司马歆还以为是李辰在北面打了败仗,不得不南下。他此前在李辰处接连受挫,早就想一雪前耻,于是不顾陶侃劝谏,违背了朝廷不得出城的命令,率城中三万守军北上迎战。
可事实并非如此,复汉军连战连捷,兵力愈发强盛,在遭遇司马歆时,已经扩张至七万余人。两军在樊城北面的陶冲相遇时,司马歆见来者不仅不是败军,且兵力远胜于自己时,心中的懊恼与后悔可想而知。
无论如何懊恼,结果是无法改变的。李辰一月三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