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都在关注杨玄感的军队,能在朝廷的围剿下,支撑多久,谁也不敢先跳出来,当出头鸟。
这些复杂的心理,使这些首领们,冷漠地看待着杨玄感起兵和失败,错过了一次联合起兵的大好机会。当隋炀帝杨广回到洛阳,接受了群臣提议,开始第一次国内围剿盗匪的部署。
接近五十岁的张须陀,本是齐郡的郡丞,曾跟随史万岁、杨素打过突厥,平过汉王之乱,是一员勇猛大将,奈何隋朝名将、统帅济济,一直没有他独挡一面的机会,所以战功并不多,在整个大隋军中的威望尚未很高,武职官爵仍是从三品将军而已。
不过这一次,他终于得到了一个统领三军为帅的机会,镇压各地盗匪,为国效力,可以施展自己的军事能力了。
张须陀武艺很高,性格刚烈,有勇有谋,带着两万多兵马,从洛阳一带折返回了齐郡。
这次作为勤王之师,他临时在齐郡征调了府兵和壮丁,前往洛阳一带解救东都之困,可是到得稍晚一步,杨玄感已经从洛阳撤军,在弘农一带,被杨义臣、屈突通、陈祾等围杀,他沿途虽然击败一些聚众的叛军,收押了不少逃散的乱贼,但军功肯定不如围剿杨玄感的几位将军大。
如今张须陀得到了杨广的调令和手谕,封为山东招讨使,可以在齐郡组建十万以下的大军,镇压河北、山东一带的叛乱盗匪,主要针对王薄、孟让、郝孝德等人。
张须陀甫到齐郡,立即开仓放梁,筹备军饷,炼制兵器和战甲,招募当地壮丁入伍,保卫齐郡附近的安宁。
这一招募,方圆百里,健全的壮丁趋之若鹜,因为一旦加入地方军队,不但可以不必远征辽东,或被调去干其它劳役了,还能免去家里的繁重赋税,自己温饱,又有少许军饷发放,自然划算。再说,各地起义的军队,大多占山为王,打家劫舍,豪取强夺,祸害一方,并非什么造反的队伍,都是真正的仁义之军,可以叫做义师。
知世郎王薄,得知这个消息后,脸色大变,立即与孟让联军,准备对抗张须陀不久之后的围剿。
除张须陀外,朝中的杨义臣被派往扶风、安定,因为那里有一妖贼向海公,聚众作乱,寇掠一方,前去镇压。李渊被调往弘化郡,王仁恭被调往马邑,皆为镇守当地,并负责征讨附近的贼寇。
………
这一日,沈光回到村落,已经完成了罗昭云交给他的送书信任务。
“沈兄,我听闻鬼谷最后一位剑圣的手札和剑谱,落入夏侯铭的手里,他目前逃亡了太行山内,不少游侠剑客前往,想要夺得剑谱,我一直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