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,第三个年头,全州大旱!
素来有膏腴沃土之称,从未断过水源之利的水月乡,竟也只剩下乡外一处水源。
这一年,小慈寺请来慈照寺禅师开坛做法,那禅师说是佃户们德行有缺,前世背负了孽债,故此才有上天降罚,如今有他诵经普渡,耗费大法力为佃户们积攒德行,将来乡里必然风调雨顺。
佃户们信以为真,砸锅卖铁,凑够了足份租金,只求有朝一日能得佛祖饶恕,不再为口粮发愁。
然而事情真能如这些佃户所愿吗?
到了今岁,黔州四时和顺,稻谷盈仓,可佃户们打场的粮食却被和尚们尽数收走,除此之外,佃契租金也上涨到了十二成!
也就是说,佃户们非旦得不到一粒粮食,还要去付费种地,掏钱给庙里。
这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?
有佃户上告官衙,官家却在核对过账册后,宣称寺庙无责,佛田确实历年都有欠债待偿。
为了安慰这些佃户,官家也说了,人家寺里的大师傅们慈悲,给了你们田种,是你们不好好打理,短缺了收成,这不怪人寺庙,反而是你们德行有亏。
慈照寺香火多旺盛啊,那可是瞿阳郡最大的地主,官衙还指着人过活呢,郡守养的七八房小妾,吃的山珍海味,各县官员每年收取的白花花的银子,那可都是平日里烧香拜佛拜来的,再看你们佃户有什么?
郡守晓之以情,动之以理,又借着佃户告状这事,去慈照寺里拜了拜佛祖菩萨,回去时整个轿子都金光闪闪,像是镀了层佛光。
大和尚们经过此事后,也愈发仁慈,时不时的就会济施些掺杂谷壳谷糠的陈粮旧谷,让佃户们始终保持营养均衡,不至于饿死。
而且每逢朔望日,就会举办放生法会,为这些佃户宣讲佛法。
慈照寺也因此名声响彻州郡,像这样慈悲为怀,时常做济施善举的,那必然都是些有德高僧,也难怪人家香火会如此旺盛。
徐青继续往下看,佃户一年前家中缺粮,眼看难以生存时,就去小慈寺找里面的管事,想要赊些口粮维持生活。
接待他的是寺里的虚云和尚,那和尚曾去过佃户家里收账,知道他家里的情况,便对佃户说:“出家人慈悲为怀,赊粮不成问题,说起来施主来的正是时候,贫僧有一件事刚好要寻人帮衬,若是施主肯去慈照寺里走一趟,替贫僧送个口信,贫僧就是送与施主一石粮食又有何妨?”
佃户感恩戴德,但人和尚又说了:“这粮食需得等你送信回来后再给,此事甚急,寺里有饭食,你用过饭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