芳,你疯了!”
马玉芳可是他们知青里面最娇气的一个。
没想到她会放弃回城的机会。
“晓玲,我自己的斤两,我自己知道。
我只是觉得我被选中的几率很低,还不如主动放弃。”
王晓玲低声道:“很难得的一个机会,你好歹争取一下啊。”
万一可以回城呢?
马玉芳一脸坦诚道:“村里初中毕业的有将近十个人呢。
知青点的知青几乎都是高中毕业。
你觉得,我能争过他们吗?”
她们几个都是新来的知青,胜算不大。
工农兵大学的含金量先不说,但能够离开乡下,就冲这一点,就让无数人挤破脑袋都要往里钻。
“按照目前的局势,我们想要回城,很难。
这是你唯一的机会了。”
王晓玲劝解道。
她已经打定主意扎根农村了。
而且凌老二很不错,对她很好,她没什么不满意的。
但马玉芳很看好靠山村的前景与发展。
“晓玲,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,但我主意已定,不用再劝了。”
她觉得她现在的生活,很安逸。
一下子少了三个人,赵队长竟觉得身上的担子轻了些许。
实在是狼多肉少,这个名额,不好分配啊。
权馨最是淡定。
因为她知道将来国家政策的走向。
所以,她早就想好了要参加高考,所以这样的竞选,她铁定不会参加。
黑板上,所有参选的人员名单都被写在了黑板上。
每个人的后面还写了编号。
参选的人一共算下来竟然有二十几个呢。
靠山村的村民大多都是文盲,但文盲倒是都会写一到十的阿拉伯数字。
投票还算公平。
因为事发突然,没人有时间给自家孩子拉票。
大家想选谁,就在小纸条上写下对应的数字就行。
胡会计负责收票唱票,赵队长就在每个人的后面画正字。
一家一个代表。
加上知青的票,全村的票总共也就八十六张票。
去年的名额是大队干部投票决定的。
像今年这样全村参与的,以前那是没有过的。
怕这样的投票对知青不公,赵队长投票前还发表了一篇长篇大论。
“我们这个投票要公平公正,保证上大学的人是我们靠山村最有文化,对国家有用的人才。
而不是看在乡里乡亲的面子上乱投一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