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要满足相关条件,均可报名参加。
自一九七七年高考恢复以来,知青、工人、农民、复员军人,乃至教师、干部等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涌向报名点,体现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渴望。
田间地头、工厂车间、供销社门口,人们谈论的都是复习进度与考试科目。
这个深秋,五百七十万名考生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,共同参与了这一历史性的选拔,点燃了千万人心中的希望之火。
而这天,消失许久的李桂英也给权馨打来了电话。
电话那头,李桂英的声音略显迟疑却带着久别重逢的温热:“权馨,我听说你也准备参加高考了。”
她顿了顿,仿佛在整理思绪,“我在乡下这十几年,从没摸过书本子。
是你给了我希望,将我救出泥潭,还给了我好几本复习资料。
现在我也想试一试,哪怕希望渺茫,也不想再被困在原地。
权馨,你说我还能赶上吗?”
她的声音微微颤抖,却带着一种久违的、不容动摇的倔强。
权馨紧紧握着话筒,眼眶微微发热:“桂英姐,你能这么想,就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。
往昔岁月,我们无从选择,但如今,命运已牢牢攥在自己掌心。”
只要脚踏实地,勤学不辍,何时开始都不算迟。
再说了,李桂英曾经的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,再加上自己送给她的复习资料,只要好好复习过了,应该没什么问题。
这一年的高考竞争很大,但消息来得有些仓促,打了好多人一个措手不及。
而她们这些提前着手复习的人便占了极大的优势。
权馨的声音温柔而坚定,‘桂英姐,咱们尚有大把时光,只要从今日起奋起直追,哪怕每日仅进步一丝一毫,日积月累,终能汇聚成海。’
古人云: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黄沙始到金。
更何况你本就聪慧过人,性格又坚韧不拔,只要很努力,定能达成所愿。
我陪你一起复习,资料不够不要紧,笔记可以共用,难题可以共解。
你给个地址,我寄一些资料过去,相信以你的聪明才智,一定能迎头赶上。
咱们白天干活,晚上点灯苦读,像当年在知青点那样相互扶持。
只要你心中那团火不灭,我就绝不会让你独自前行。”
李桂英低声应道,嗓音中带着一丝哽咽,‘好,我绝不退缩。’
最后,权馨还是问了一句:“桂英姐,你过得,好不好?
缺钱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