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开云霓斋,凌川的心情略显沉重。
平心而论,他对三皇子的印象颇佳。当日在望云关便已看出,这是一位真正心系苍生的皇子。这般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,在这深宫之中显得尤为珍贵。
但也正因他过于仁厚,极易被人利用,成为他人争权夺势的棋子。
华昭妃可谓用心良苦,将他送入书院,期盼得到院长的庇护。若无院长的照拂,三皇子能否安然活到今日,恐怕都是未知之数。
忽然,凌川想起院长对三皇子的评价:“勤勉、仁孝、聪慧,体恤民情,唯独心肠太过仁慈……”
莫非,华昭妃让三皇子随自己去边军历练,也是院长的意思?
万千思绪在脑海中翻涌,不知不觉间,凌川已来到御书房外。得知陛下尚未退朝,他正欲在不远处的凉亭等候,不料刚坐下,便见皇帝在贴身太监小宁子的陪同下归来。
“臣参见陛下!”凌川急忙起身,上前行礼。
皇帝停下脚步,目光在他身上打量一番,眉头微挑:“你的蟒袍呢?”
凌川连忙解释:“昨日饮酒不慎将蟒袍弄脏,已经浆洗,尚未干透!”
皇帝指着他忍俊不禁:“什么尚未干透,你少糊弄朕。分明是觉得太过招摇,不肯穿吧!”
被一语道破心思,凌川只得尴尬一笑。
皇帝将他带入御书房,神色转为严肃:“兵部和南宫昰的作战方略,朕已阅过。中规中矩,毫无新意。希望你能给朕一个惊喜。”
“臣已拟定方略,请陛下过目!”凌川将地图与奏折一并呈上。
小宁子接过,轻轻置于御案,皇帝先拿起奏折细读片刻,随即搁置一旁,缓缓展开地图。小宁子连忙取来镇纸,压住地图两侧。
皇帝凝神细看,神色逐渐变化,从最初的从容转为好奇,继而变得专注,最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叹。
“凌川!”
“臣在!”
皇帝放下奏折,目光灼灼地注视着他:“这份作战方略,是你一人所拟?”
“回陛下,”凌川拱手答道,“臣拟定后,曾请安国公把关!”
“呵呵……你小子倒是机灵!”皇帝轻笑一声,“安国公如何评价?”
凌川目光微动,如实回禀:“安国公说,谁若敢在里头鸡蛋里挑骨头,就拿大耳刮子抽他。”
听闻此言,皇帝脸上闪过一丝诧异,随即想到安国公素来的脾气,不由失笑:“好小子,照你这么说,朕也不敢质疑了?”
“臣不敢。”凌川垂首道。
皇帝对他招了招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