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月正消化巴东王的事,突然被问到萧衍也是一怔。
萧衍与当今天子同是五胡之乱时迁居江南的萧家先祖萧整的六世孙,也就是说,两人辈分相同,但支脉却远。萧衍相当于皇族疏属,在血缘上远不如宝月在宗室内的地位高。至于家门权势,更不能宝月家相比。
“问他做什么?”宝月皱眉。
宝月对这个远房族叔可没什么好感,不只是因为此人是竟陵王一党。
“不做什么,就是突然想起来了,他现在还做户曹属吗?”
王扬在日常交际中很注意搜集信息,如今对当朝之事也有不少了解,他听说萧衍之前以司徒西阁祭酒的身份(副总统府办公室副主任)在竟陵王西邸做学士,乃竟陵王麾下八大才士之一,人称“八友”,也就是他穿越前就知道的“竟陵八友”,这在文学史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后来经王融推荐,得到王融叔父王俭的赏识,在王俭的卫将军府(诸将军府中排名第三,东晋南朝位甚重,晋时常以权臣兼任)任职,听说好像是升了户曹属。(七品,军府中上层,类似军|委下设某部主任)。不过荆州消息迟滞,再加上萧衍不是什么大人物,王扬又没有权威的消息源,所以很难获得第一手情报。
宝月虽然不解王扬之意,但还是回答道:
“他已经升了六品。去年天子为南郡王(太子的长子)加班剑二十人,鼓吹一部,高选僚属,选了他和沈昭略。他做王文学,沈做王友。”
天子给嫡长孙选属官用二皇子的人,有点意思......
“王文学”这种官职(和柳惔先前的官一样)在南朝是攒资历的清望官,对门第要求极高,再加上宝月说“高选僚属”(《南齐书·郁林王本纪》记永明七年“高选友、学”。同书《沈昭略传》言“南郡王友、学华选”,华选也就是高选的意思。),可见名望是不错的。
虽然品级不低,又有前途,但却没实权,不像是能趁乱崛起的样子。当然这种事情也说不好,但即便是崛起,也很难宰制一州。这不是小说,也不是电影,从当时的转迁逻辑上来说,萧衍就算再得重用,破格连跳几级,也没有可能做上雍州刺史,除非巴东王能搅得天下大乱,乱到海内鼎沸,大争之世,那自然万事不可测。可关键是,巴东王有这个本事吗?
宝月见王扬思虑纠结,不明所以,说道:
“临渊而立,当虑坠溺之危,而非眺彼岸之林。如今荆州形势坏至如此,你不问荆州,而问萧衍,难道,难道说他与荆州之乱有什么关联?难道竟陵王参与其中?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