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1章 千禧年的怀旧病毒,荧光棒与老CD机(4 / 7)

正说着,他的手机弹出助理发来的数据报告——35岁以上观众占比从首日17%飙升到43%,二刷率高达38%。

路演现场出现了戏剧性一幕。当主创们按惯例询问观众感受时,前排戴老花镜的大爷突然抢过话筒:“我老伴儿昨天看完,今早把尘封的明星剪报全翻出来了!”

后排立刻有阿姨接话:“闺女非说我们那代追星傻,结果刚给我发微信问梅姑演唱会视频在哪找!”

然而最有意思的是,两极分化的口碑,随着电影的上映时间拉长,居然开始出现了奇妙的变化。

许多年轻人开始惊讶的发现,他们认为的无法理解的刻意煽情,他们的父母辈却能感动的落泪。

“看完电影,回到家,发现老妈正在给闺蜜打电话约着明天一起组团去看电影!”

“我老妈翻出了一个满是灰尘的铁盒子,里面放着好多电影里面出现过的东西,比如老式的cd机,明星贴纸,签名海报,等等。

才发现,原来当年我古板的老妈居然也那么疯狂的追星过!”

“很神奇,明明是一部女性向电影,可是我老爸居然带着老妈去看了,关键是,回来之后,他俩居然一起打开电脑看当年的演唱会!我在后面看了一会儿,总算明白了,为什么会有人唯有音乐没有亏待80后!”

这种代际差异反而激发了年轻观众的好奇心,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起“带爸妈看《阳光姐妹淘》“的挑战活动。

抖音上#爸妈的追星故事#话题迅速突破10亿播放量。一位00后up主上传的视频里,她母亲展示出珍藏的泛黄明星贴纸本,边翻边哭:“当年为了买梅姑的磁带,我整整三个月没吃早餐“这条视频获得300多万点赞。

更令人意外的是,电影中出现的2003年时代细节引发了连锁反应。淘宝数据显示,“老式cd机““walkman“等关键词搜索量暴涨500%,二手交易平台上《女人花》《风继续吹》等黑胶唱片价格翻了三倍。

面对这种文化现象,《新京报》发表评论:“《阳光姐妹淘》意外成为打开代际对话的钥匙。当年轻人开始理解父母那代人的情感表达方式,这部电影的价值已远超娱乐范畴。“

《阳光姐妹淘》以一种很诡异的姿态,突然开始扭转了此前的局面。

几家影评网站上的评分,竟然开始渐渐回升。

从6.5分上升到6.9分!

同时,《阳光姐妹淘》里面的那些经彩的片段,也被很多网友开始切片上传。

特别是两个年代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