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识,中国引进外国作品是有一定滞后性的,他可能要几十年后才能看到这个时代流行的欧美文学,也可能已经看过他们的作品了,但作品和作者对不上号。
而他们多多少少听过的大名。
君特·格拉斯也对这个年轻的中国面孔产生了好奇,他先是耐着性子说完自己关于文学理念,以及为什么暂时离开文坛的演讲稿,等到了作家们自由交谈的环节,主持人先后介绍了其他作家,最后才轮到魏明。
听到他是来自中国的作家,格拉斯对他道:“两年前我刚刚陪妻子访问过的中国,还到过燕京,我的妻子是一名管风琴演奏家,受邀去表演。”
“是1979年吗?”
“是的,79年10月份,我记得是中国的国庆之后。”
“巧了,那时我刚到燕京,也刚刚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。”魏明用流利的英文对答如流,这首先就很吸引好感。
格拉斯问:“也是儿童文学吗,我听介绍你是一名儿童文学作家。”
“不不不,是讲中国改革开放的,我各种类型的作品都写,儿童文学、严肃文学、科幻文学甚至武侠小说。”
来自美国的约翰·欧文有些难以置信:“兄弟你才多大啊?”
英国的年轻作家马丁·艾米斯道:“好像二十出头,但确实著作等身,你没看今天的《图书交易报》吗,他带来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,一天之内卖出了几十个版权,而且他还是一名出色的音乐人,我是你的乐迷,。”
魏明笑着对他表示了感谢,并回答了约翰·欧文:“写得多是因为看得多,想得多,身边的素材也足够多,不过最近感觉素材有些不够用了,所以得经常出来走走。”
“看来你的阅读量应该不错,那你看过《金平梅》吗?”君特·格拉斯问。
这个问题让台下懂英文的魏红脸色一红,这个老头真是没事找事,我哥一身正气,他读《春秋》的,怎么可能看过那种书呢!
“当然,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不可多得的瑰宝,我朋友那里还有一套清朝的插图版。”
见魏明这么说,而不是推三阻四欲语还休,格拉斯非常开心,这不是个常规中国人。
这部明朝奇书被翻译成英文叫做《金莲》,译者是英国的克莱门特·埃杰顿,这个版本在全球传播甚广,《金平梅》热度不逊于《红楼梦》,甚至因为足够简单和市井,传播度可能还要更高一些。
所以君特·格拉斯不仅看过,而且创作《铁皮鼓》的时候在一些露骨描写上还受到过《金莲》的启发,当然也为他引来过一些争